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429次分享,作者網(wǎng)名美媽媽,她是一名小學校長,我們已和她聯(lián)系授權事宜。
在美國小學交流期間,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這里不少學校的教室有一樣“標配”——思考圖(Thinking Map)。顧名思義,思考圖就是幫助人們思考、理清條理的線路圖,有點類似咱們中國人說的“提綱”,但這個提綱是可視化的,含義也更豐富。
為什么說它豐富?一來,它的使用更廣泛,咱們的提綱多出現(xiàn)在寫作課上,而思考圖則適用于各種語言類學科,如閱讀課。二來,呈現(xiàn)形式更多樣,提綱多是文字,而思考圖則往往圖文并茂,更能刺激并具象化學生們的想法,讓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繪畫和制圖能力,是否能促進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我對思考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希望將它帶到我的課堂上,而作為一個媽媽,我希望把它帶給我的女兒,在她進行閱讀和寫作時,產生一些有益的幫助。
(思考圖是許多美國小學教室里的“標配”。)
泰坦尼克為何沉沒?將答案做成圖表!
交流期間,一年級的一堂閱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師先帶領全班同學,讀完了一只蝙蝠尋找媽媽的故事,然后給每個小朋友發(fā)了一張印有故事中5個情節(jié)的練習紙,請學生把它們分別剪下來,按照故事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貼在紙上,并畫好箭頭的流向。學生如果貼的正確,就說明他已經(jīng)讀懂了故事的內容。這種思考圖叫“流程圖”。
(老師發(fā)的故事貼紙里,情節(jié)的順序被打亂)
思考圖是閱讀課老師常用的教學工具,年級越高,思考圖的設計越復雜。畢竟有效的閱讀遠不只理清故事情節(jié)那么簡單,文章的敘事邏輯、作者的想法等都得學會分析。
另一個五年級的老師在講授《泰坦尼克號》這本書時,也用了思考圖,不過不是讓學生剪貼紙做成流程圖,而是提出問題,如“導致泰坦尼克沉入大海的原因有哪些”,寫在紙的中間,學生們得想出盡可能多的答案,貼在左邊的框內。
(為制作思考圖,學生們準備了各色水彩筆)
這種思考圖也有個名字,叫“多倍流向圖”,它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和思考事物之間多重的因果關系,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大有益處。不僅在課堂上,孩子平日里自己讀書也可以使用。
“可怕的女巫”到底有多可怕?
那么,思考圖怎么發(fā)揮自己在寫作課上的作用呢?我再舉一個一年級課堂的例子。
這是一堂寫作課,主題為“我心中可怕的女巫”。老師要求小朋友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寫出心目中最可怕的女巫是怎么樣的。
天馬行空往往導致文章邏輯不清。為了讓孩子們的想法更聚焦,老師要求,寫作之前,大家得先來填寫一張可愛的氣泡圖——中間一個三角形的氣泡是女巫的帽子,外面包裹著一圈圓形“氣泡”,孩子們得在這里填上TA心目中最可怕的女巫的特點。
(這個學生寫的是:紅眼睛、牙齒掉光、頭發(fā)丑陋。)
這是幫助學生習作前先構思好自己要寫哪幾方面的內容,根據(jù)氣泡內羅列出來的特點組織成語言再寫下來,有了這個思考臺階,學生動筆寫就不覺得困難了。
這個閱讀方法很實用,和上述文章里提到的“流程圖”和“多倍流向圖”結合,完全可以使用到孩子日常的寫作訓練當中去。假如你的孩子現(xiàn)在正要寫一篇名為“有趣的玉米糖果”的文章,可以這么做:
1.畫“多倍流向圖”,如圍繞“玉米糖果有什么特點”,從看、摸、聞、嘗四個角度,積累直觀感受。
2.畫“氣泡”,圍繞這四個方面,分別積累視覺、觸覺、嗅覺和味覺有關的詞語,擺上“砧板”。
3.畫“流程圖”,挑選其中3個感官的體驗,按順序排入,加上開頭和結尾就行了。
雖然寫作講究興之所至,但在寫作訓練的初期,清晰的操作步驟還是能幫助孩子降低對寫作的厭倦感,甚至恐懼感。而制作思考圖一旦成為習慣,便不再局限于對語言類學科能力的提升,而將通過影響孩子的邏輯思維,進而對孩子的生活或學習能力的提高,發(fā)揮不小的作用。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你家里有一位小學生,而Ta常為閱讀和寫作發(fā)愁,那么不妨讓Ta學習這套思考圖的方法,相信一定會奏效。(原文刊登于《加州天使》,少年商學院進行了編輯加工。)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