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音樂方式——“虛擬合唱團”的啟示

科技改變音樂方式——“虛擬合唱團”的啟示

? ? ? ? ?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ID:youthMBA)的分享文章,作者是youthMBA創(chuàng)始人張華。

? ? ? ? ?我是最近幾天才看到美國作曲家埃里克·惠特克(Eric Whitacre)在TED上的演講視頻的。說實話看得我非常激動。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成百上千人組成的“合唱團”,在埃里克的指揮下,放聲高歌。這成百上千人,互不認識,也從來沒有見過面,他們只是將自己演唱的視頻放到了Youtube上。雖皆為孤立個體,但共譜一曲,到最后混編到一起,呈現(xiàn)出來的,便是非??岬摹昂铣毙Ч?/span>

? ? ? ? ?我馬上查了一下這一“虛擬合唱團”的機緣。2009年的時候,埃里克的粉絲,一位名叫Lucy的17歲的姑娘清唱了一段他寫的曲子,錄成視頻放到了Youtube上。Lucy有些不修邊幅,頭皮很隨意披在肩上,唱之前顯得還很緊張。但歌聲一出來,埃里克就被折服了:這位女孩唱的真棒!

? ? ? ? ?這件事讓埃里克萌生了辦“虛擬合唱團”的想法。他興奮不已,覺得如果有50個人在自己家中或音樂學?;蝰R路上——不管在哪里,能做同樣的事,錄成視頻,最后剪輯到一起,一定很特別。

? ? ? ? ?令他自己沒想到的是,第一期“虛擬合唱團”的參與者是185人,第二期的時候,Youtube上收到的作品已經(jīng)超過2000份,來自近60個國家。第三期的時候,參與者已經(jīng)超過3700人。

? ? ? ? ?埃里克在TED的視頻中大體講了自己的歷程,特別呈現(xiàn)了Lucy的部分。在座的觀眾站立起來為埃里克長時間鼓掌。

? ? ? ? ?我不懂音樂,不會唱。這件事給我的啟發(fā),是埃里克的行為方式。一個人無論寫作也好,唱歌也好,給人的印象都是比較孤寂,這幾乎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我們也常用“享受孤獨”之類的詞匯來撫慰自己。可是,一定要這樣嗎,必須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一切皆可以很酷很熱鬧很好玩!

? ? ? ? ?搜索埃里克的時候看到BigThink博客上有一篇文章,觀點與我得到的啟發(fā)幾乎一致。大體意思是說,美國人一直覺得上音樂課是貴族孩子的專利,學費貴,樂器也貴,如果再搬上幾次家,想持續(xù)地讓孩子玩音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新科技的發(fā)展,“特別是視頻聊天、體感設(shè)備這些產(chǎn)品讓音樂變得不再昂貴?!?/span>

“紐約時報最近的一個版塊中刊登了Skype和Videochat中的音樂課程受到歡迎的信息,這種課程既節(jié)約時間又節(jié)約交通成本。報紙上刊登的這篇文章以一個明尼蘇達州50歲的醫(yī)生在Skype學習風笛和一個弗吉尼亞州13歲小女孩向母親雇傭的老師學習小提琴為例?!?/em>

這便涉及到一個問題:音樂學習,氛圍很重要,在線學音樂,還是比較孤單,沒有群體的那種氛圍。怎么辦?BigThink這樣寫道:

“與旁人一起演奏樂器的那份喜悅的心情一定無法擁有嗎?在看過Eric Whitacre的虛擬合唱表演后,我對之前的定論產(chǎn)生了一些疑問。就算所有的歌手他們都是單獨錄音的,但是他們?nèi)匀粡囊黄饏⑴c同一個項目并且收錄了他們每個人的聲音這些事情上獲得了巨大的快樂?!?/em>

? ? ? ? ?這話真是說到我心坎了。我們平時一說孩子學習的“氛圍”,首先想到的其實是一個物理或說是空間概念。其實最重要的,是情緒氛圍。埃里克“虛擬合唱團”的大獲成功,就得益于,諸多獨立個體在投入演唱時的情緒,并不比參加一個真正的合唱團差多少,反而因為新鮮刺激和有所期待,可能更興奮。

? ? ? ? “虛擬合唱團”還讓我想到兩件事。一是一部電影,紀錄片Life In A Day,中文譯名《浮生一日》。也是在Youtube上完成的。美國導演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發(fā)起,邀請全世界的網(wǎng)友,錄起來自己在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的生活片段,并簡單回答一些問題。你猜最后兩位導演的收成如何?19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總計近4500小時的視頻!他們最后剪輯成一部95分鐘的紀錄片??吹梦胰绨V如迷。順便說一句,影片中的音樂也非常棒。

? ? ? ? ?另一件事是之前國內(nèi)非?;鸬囊苿討?yīng)用“唱吧”,其成功也得益于這種理念。它是一款社交音樂軟件。你可以和好友,也可以與不認識的網(wǎng)友發(fā)起合唱或與其PK。你可以想想,十年八年抑或五年前,多少人在家里對著CD機或電腦學唱歌,或是到KTV展雄風,那些唱的好的,或者天生一副“麥霸相”的人,多期待能夠隨時隨地獲得認同啊,現(xiàn)在唱吧滿足了他們,而他們也成就了唱吧。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