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文 | 凌想

授權(quán)自公號:凌想親子心理

一天晚上,我出門遛圈,兒子讓我?guī)退I包薯片。

我問他要哪種,土豆的還是玉米的。

兒子有點猶豫:“都行?!?/span>

我說:“別都行啊,你想吃哪種,確定一下?!?/span>

他想了想,說:“那就買玉米的?!?/span>

我說:“好?!?/span>

很日常的對話,不是嗎?

如果你看完下面這個心理學(xué)實驗,你就會明白,這樣的日常對話里藏著良苦用心。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一個關(guān)于“選擇”的實驗

心理學(xué)家做過一個關(guān)于“選擇”的實驗,他們把養(yǎng)老院里的老人分成兩組,以微妙的區(qū)別對待他們。

他們告訴A組的老人:

1. 你可以自己決定房間的布置,是保持原樣,還是怎么改動,都可以,請告訴工作人員你想怎么安排,我們會幫你做到。

2. 工作人員問老人:“是否想要一盆綠植?如果想要,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彼械睦先硕冀o自己選擇了一種綠植。工作人員告訴老人:“現(xiàn)在,這些綠植是你的了,請你照顧好它。”

3. 過兩天我們要放一場電影,如果你想看的話,請選擇是周四看還是周五看。

對B組的老人,他們是這么說的:

1. 我們希望你在房間里住得舒適,我們也將盡全力在各個方面幫助你們,比如房間的布置,我們都為你安排好了,希望你能滿意。

2. (給每人發(fā)了一棵綠植)這些綠植就是你的了,工作人員會每天替你給綠植澆水并照顧它們。

3. 周四、周五我們會放一場電影,稍后會通知你安排在哪一天去看。

發(fā)現(xiàn)這其中的差別了嗎?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A組老人擁有更多的選擇權(quán),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掌控。而B組老人則是由養(yǎng)老院代他們做出大部分決策,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缺少控制感。

每一天,都是這樣的不同。

三個星期后,心理學(xué)家對這些老人和工作人員進行了調(diào)查問卷。結(jié)果顯示:A組老人感覺更快樂,也更富有活力,機敏性和社交能力明顯高于B組老人。

這個結(jié)果也印證了心理學(xué)家的觀點:選擇權(quán)、控制感和勝任感可以讓人變得更積極樂觀,更有責(zé)任感,更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對于老年人來說,還可以延緩衰老。

父母和孩子賦權(quán)

這個實驗是不是讓你有所思考?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最直接的啟發(fā),就是我們該如何對待已步入老年的父母。我們通常認為孝敬父母,就是讓他們不操心、少干活,跳跳舞、打打牌,“游手好閑”地頤養(yǎng)天年。

其實,在適當(dāng)?shù)姆秶鷥?nèi),給他們安排一些事情做,或者請他們?yōu)槲覀儙蛶兔?、出出主意,反倒對他們是有益的?/span>

他們會覺得,自己還是有用的,還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也由此和社會發(fā)生更多的連接,這些都有助于延緩身體和心理上的衰老。

其次,我們也可以從中學(xué)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實驗中,對待B組老人的做法,是不是像極了父母對孩子的做法?事無巨細,大到上什么興趣班,小到幾點睡覺、選什么口味的冰激凌,往往都是我們給孩子安排好了,他只需要接受就行。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結(jié)果呢?孩子喪失了對自己生活的選擇權(quán)、控制權(quán),就會有挫敗感,要么不配合,要么投降順從——不管哪種,都會導(dǎo)致層出不窮的問題。

對選擇權(quán)和掌控感的需要是每個人的天性?!拔摇边x擇,我的生活“我”做主——如果主語不是“我”了,這樣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

所以,當(dāng)孩子的問題讓我們感到焦頭爛額,不知所措,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把屬于孩子的選擇權(quán)還給孩子,讓他學(xué)會為自己的生活做決定。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段日常對話。

兒子是個隨和的孩子,習(xí)慣于說“隨便、都行”,在和同伴的相處中,也是經(jīng)常處于跟從的角色,這和我們之前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guān)系。

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我會在很多事情上盡量讓他自己做選擇,尊重他的意見。每次兒子說“隨便,都行”的時候,我都會讓他確認一下,到底想選擇哪個。讓他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練習(xí)自己做決定,明確自己的心意。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然而,并不是說給孩子的選擇越多越好,這里面也大有學(xué)問。

心理學(xué)家做過另一個實驗。讓AB兩組被測試者選擇買哪種巧克力。A組在6種巧克力里做選擇,B組在24—30種巧克力里做選擇。

結(jié)果顯示,最終,A組想買巧克力的人數(shù)比B組多了10倍。B組因為選擇太多,無法取舍,反而造成了困擾,產(chǎn)生了挫敗感。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這個實驗說明,比起太多的選擇,有限的選擇更能帶來積極的效果,人們對自己的選擇也會更加滿意。

運用到教育上,就是要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這一點我很有體會。一天晚上,兒子玩得正嗨,眼看九點半了,還不想去洗漱。我催了一遍又一遍:“趕緊去洗漱,都幾點了,天天睡這么晚,明天早上又該喊困了……趕緊的!你聽沒聽見?我都說了多少遍了!”

兒子有口無心地答應(yīng)著,遲遲不行動,直到我發(fā)火吼他,才不情不愿地去洗漱?!嘈胚@樣的場景父母們再熟悉不過。

然而,那天發(fā)生的是另一個版本。我運用了正面管的方法,讓他做有限的選擇。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我說:“我知道你不愿意去洗漱,還想玩一會兒,同時,你是打算再玩5分鐘去洗漱,還是玩10分鐘再去洗漱?”

兒子想了想:“那我再玩9分鐘吧?!?/span>

我立刻同意:“好的?!?/span>

9分鐘一到,我提醒他。他雖然有點不情愿,但還是去洗漱了。

整個過程,我沒有再費口舌。

這是我第一次有意識地運用這個方法。我暗暗吃驚,有限的選擇真的管用。以往,是我?guī)退鰶Q定,由我來安排他的生活,幾點睡覺,幾點洗漱,他被動地接受或者抗拒。

這次,我把選擇權(quán)給了他,他由此意識到,洗漱睡覺是他自己的事。他沒有再和我繼續(xù)糾纏要不要洗漱的問題,而是開始思考怎么安排玩和洗漱這兩件事,并自己做出了決定。

讓孩子通過選擇學(xué)會做自己

給孩子“賦權(quán)”,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不僅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更重要的是,可以塑造孩子積極主動、自信篤定、有責(zé)任感的好品質(zhì)。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通過一次次選擇的好處在于:

1、孩子清楚了,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對“自己”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2、孩子清楚了,有些事情哪怕不太想做,還是需要去完成,但他可以選擇完成的時間和方式,讓這個過程更愉快一些,他學(xué)會了靈活主動地去做事。

3、孩子清楚了,哪些是他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負責(zé)的,哪些是別人的事情,是他無法控制的,他就知道了邊界和責(zé)任感。

就是這一點點的選擇,造就了一個有擔(dān)當(dāng)、自信、積極主動的孩子。

即使選擇錯了,也可以從錯誤中吸取經(jīng)驗。撞一下南墻,就知道頭有多疼了。這樣的人生體驗,要比媽媽絮絮叨叨說一百遍管用得多。

人本主義認為:“自己”是一個人過去所有生命體驗的總和。

假如一個人過去的生命體驗都是“被動”參與的,或者是按照別人的意志生活的,那么他就會感覺沒有在做自己。

好的家庭教育,善于給孩子“有限選擇”

做自己很重要。

當(dāng)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的后記里總結(jié)說:什么是成功的一生?做自己,按自己的方式過一生,就是成功的一生。我深以為然。

做自己也很難。

看看我們這些大人就知道了。有多少人,人到中年,卻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這一生為何而來。

迷茫、焦慮、隨大流,又將這一切傳遞給下一代,妄圖以己之“昏昏”讓孩子“昭昭”。

所以,說來說去,你終歸需要想清楚這兩個問題:

你,希望孩子做自己嗎?

你,相信孩子能做好嗎?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