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少年商學院微信(ID:youthMBA)的分享文章,我們已與之聯(lián)系授權。
看《Fast Company》時,看到奧美芝加哥執(zhí)行部總監(jiān)John Manley的一篇文章,頗為讓我驚訝。
他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歸結為小時候受到的蒙特梭利教育,并說這種教育也給了很多美國科技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以創(chuàng)新力,例如Google的創(chuàng)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亞馬遜的Jeff Bezos,維基百科的創(chuàng)始人Jimmy Wales,以及Sims的設計者。
他引用了Page曾在一個采訪中說的一句話:
“我們都去了蒙特梭利學校,我想那是一種訓練,讓人不遵循規(guī)定和命令,成為自我激勵的人,質(zhì)疑這個世界正在發(fā)生的一切,做一些與眾不同事情,這些使得我們變得成功。”
蒙特梭利是意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發(fā)展起來的教育方法,強調(diào)一種合作的環(huán)境,沒有分數(shù)和測試,將不同年齡的孩子混合在一個班級中,并在一段時間里自我導向地學習和探索。這套方法中國的家長應該不太陌生,因為很多幼兒園都宣揚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使用了蒙特梭利教學法。
雅虎的CEO,也是Google前副總裁Marissa Mayer曾在2011年對《連線》說:“如果你不知道Larry和Sergey都是蒙特梭利小孩,你是沒辦法理解Google的。你畫畫是因為你有一些東西要表達,或是你在那天下午就想要畫,而不是老師說要這么做。這種方式締造出了Larry和Sergy處理問題的方法。他們總是在問‘為什么這個是這樣的?’這是他們大腦最早被訓練的方式。”
當我探尋這個現(xiàn)象是否普遍時,我看到了Glenn Rifkin寫的這篇文章。他在文章中引用了創(chuàng)業(yè)者Peter Sims在2011年《華爾街日報》網(wǎng)站上些的一篇博客,這這篇博客中,他把這些受過蒙特梭利啟蒙并在成年后獲益的群體稱為“蒙特梭利秘密社團”——聽起來像是哈利波特的“鳳凰社”是不是?
“蒙特梭利教育方式可能是最確信無疑能夠加入創(chuàng)意精英的路線,這種方式被受益于此的人不斷講述,以至于不禁要懷疑是不是有一個蒙特梭利秘密社團。”
Rifkin在文章中還引用了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Jeff Dyer教授和歐洲的INSEAN的Hal Gregersen在一個長達6年對3000個創(chuàng)意領袖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個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人在幼年的時候“學會了追尋他們的好奇”。
在接受《財富》雜志采訪時,Gregersen說:
“如果你觀察一個4歲的小孩,他們總是不斷發(fā)問,并想知道萬物是怎么運作的;但到了他們6歲半時,他們停止發(fā)問,因為他們迅速學到了這一點——老師更喜歡正確的答案而不是不斷的提問。高中生很少顯示出好奇。到這個時候他們已經(jīng)長大并變得標準化,已把好奇驅(qū)逐出去了。”
Rifkin還提到思科的首席戰(zhàn)略官和首席技術官Padmasree Warrior提到到她早年的教育時說“那種不畏懼問題,把每個問題都當成機會去解決的特質(zhì)”是在她早年成長中就存在并且令她成年后受益匪淺的特質(zhì)。她幼年在印度南部的城市Vijayawada長大,從幼兒園到高中一直參加的是蒙特梭利學校。在這種環(huán)境中她總是需要自己去解決問題,盡管很多時候這些問題令人氣餒也很耗時。
Wrrior尤其贊賞蒙特梭利教育在她年幼時慢慢傾注進的自信,這是她領導力中關鍵的基石所在。“進入一種模棱兩可的境地并感覺自在對我的職業(yè)很有幫助。大多數(shù)管理者想要每件事情都清晰放在面前并絲毫無差。但真實世界不是那樣的。在我的工作中,為面向大眾的技術公司設定技術的方向,你只能得到這么多信息,而且在某一刻你不得不做出決定。”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