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來源:http://www.edventuregirl.com/
過去,孩子把課堂當世界,今天,孩子把世界當課堂。我們曾分享不少旅行學習的家庭案例,如《我為何把所有報班的錢都花在帶孩子旅行上?》、《這對帶孩子環(huán)球旅行的夫婦的訪談,很多家長朋友都看哭了》(點擊標題即可閱讀),今天,分享一個孩子的視角。
主角是美國女孩Hannah Miller,她從小和家人跨越六大洲,去過的地方數都數不過來,聽過的人都羨慕得不得了,她卻寫了一篇博文,談論“How World-schooling Has Ruined My Childhood”(環(huán)球旅行學習如何毀了我的童年)!
(Hannah Miller)
原來,這種成長方式看似自由自在,充滿新鮮感,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代價1:曾經滄海難為水
和同齡人不同,Miller不用上學,從11歲起,就跟著家人到處跑。
第一次登臺表演戲劇,是在英國雅芳河畔一座名叫斯特拉特福的小鎮(zhèn),莎士比亞的出生地;第一次看歌舞劇表演,是在澳洲的悉尼歌劇院;在羅馬競技場和突尼斯扮演過角斗士,在泰國北部騎過大象……
(在泰國騎大象)
這些經歷聽起來都很棒吧?她卻說,這正讓她變得越來越挑剔!
看到美麗的教堂?都不如梵蒂岡的西斯廷禮拜堂;吃到美味的奶酪?都不如意大利新鮮制作的可口;再多的顏色組合,都不如“彩色民族”危地馬拉;即使是廢墟,也要和吳哥窟比較一番……
(一家人在吳哥窟)
還有城堡——每個女孩子都會喜歡的地方,她卻說自己已經提不起興趣,看過一座城堡以后,一定不會再去看第二眼。因為她在歐洲時,城堡就有好幾百個,她走了幾十個以后,就再也沒有任何興趣,把照相機舉起來了。
讓她感覺更糟糕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大象駱駝等龐大生物,也不太能引起她的興奮,以至于她都說自己是一個“糟糕的旅游者”,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說的就是她了。
代價2:永遠不能停止探索
和同齡人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校不同,Miller的大部分時間是花在路上。
不斷行走讓她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不能幾個月停留在同一個地方,必須一直尋找新的體驗,探索新的事物,吃奇奇怪怪的食物,才能舒服自在。
有時候她也想優(yōu)哉游哉地賴在一個地方,待一段時間再走,但她控制不住自己,必須跑到戶外。玩電腦?玩手機?宅在室內吹空調?這些同齡人最大的嗜好,她一個都受不了。
這樣的成長方式,也迫使她不得不比別人學得更多。
首先,大家不要誤會,Miller雖然不上學,卻一直在學習。環(huán)游世界的過程中,她會隨身帶著學校的課本,還會到當地的學校插班,或者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課程的學習,參加學科測試。
她比同齡人更早地完成了高中學業(yè),還順利考上了加拿大頂級公立大學——皇后大學,就讀地理學專業(yè)。
(在柬埔寨學校)
但她認為,自己最大的課業(yè),是從不同國家的文化環(huán)境汲取營養(yǎng)。特別是學習歷史、地理、藝術或者音樂,坐在課室里學習的效果,可遠遠不如親身經歷來得好。尤其是走到有語言障礙的地區(qū)時,那種獨特經歷,會逼著你跳出舒適區(qū),巧妙地處理各種不適。
(越南大叔教書法)
代價3:和同齡人聊天少了很多共同話題
看到這里,您應該感受到了,Miller看似在抱怨,其實是在歷數環(huán)球旅行學習給她帶來的成長。
很多人建議她回學校接受正規(guī)教育,因為擔心她長大后處理不好社交關系。確實,她沒有固定的朋友,因為她走到哪個國家,基本都有自己的朋友,她沒有太多同齡人的朋友,因為她的朋友里,有老有小,行業(yè)各異。
(Miller在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的一部分朋友們)
因為特別的成長經歷,和同齡人聊天時,她少了很多共同話題。
比如玩游戲——她旅行的時間比玩游戲的時間多得多,她換算時區(qū)的速度,比在電子游戲里殺死一個僵尸快,打包背包的速度,比在《傳送門2》中通過一個關卡快……哪些技能更厲害,得看我們問的是哪個孩子了。
比如漂亮的衣服鞋子——她沒有,最喜歡的一雙鞋子,看上去也和“漂亮”不搭邊,但正是這雙鞋子,跟著她踩過幾十個國家的泥土,經歷過至少上百次的冒險。
(在澳大利亞,爬上一棵大樹)
再比如吐槽老師——她的朋友經常會抱怨自己的老師種種不好,但這種抱怨,卻總是讓Miller覺得很無聊——因為她的老師很有趣。
危地馬拉的男孩教她踢球的技巧,嬉皮士教她唱歌,當地人教她廚藝,禮貌的瑪雅婦女教她如何編織……
(在拉斯維加斯空軍基地學習駕駛軍用飛機。老師是飛行員)
在這個過程中,她結交認識了無數的人!老師并不一定是要拿著教師證的人,只要他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都可以成為老師。
代價4:不能確定最喜歡的地方是哪里
這些年來,Miller住的最多的,就是帳篷——她們家沒有房子,別人可能會同情她沒有“家”,但Miller說,整個世界都是她的家!話雖這么說,沒有家,也會帶來一個麻煩,那就是無法確定自己最喜歡的地方究竟是哪里。
(Miller和她的帳篷)
她在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待了11年,對那里有一種歸屬感,但之后,她去了危地馬拉,看到火山,如水晶一般藍色的湖泊,以及當地熱情好客的居民;去了意大利,看到無與倫比的建筑,吃到了難以置信的好吃的食物;去了中美洲的伯利茲,看到郁郁蔥蔥的叢林,五顏六色的珊瑚礁;去了新西蘭,看到美好的草原;去了加拿大,吃到可愛的楓葉餅干,看到茂密的森林……
還有其他數不勝數的國家……慢慢的,她發(fā)現,無論她到哪里,都沒有“回家”的感覺。
因為她覺得,“我一直都在家里?!?/strong>
(一家人在路上)
“我的父母,并不富有”
Miller的博文發(fā)出后,很多人為她點贊,也有很多人提出質疑。
一開始,她只是覺得反諷的手法更有趣,所以才說自己為環(huán)球旅行“付出了巨大代價”,但一些朋友覺得這是在變相秀優(yōu)越,覺得她家一定富得不行,于是,她發(fā)表了兩點聲明:
其一,她從來沒有耽誤學習,只不過不在一個固定的學校;
其二,她的父母并不富有,旅途中一直都在工作、賺錢,她們的吃住行都非常節(jié)儉。
(Miller一家人)
“我認為,作為人類,學習應該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旅行讓我看到許多事情,以及改變了我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她在博文里如是寫道,“每個孩子都適合背井離鄉(xiāng)到處跑?當然不是。但對我來說,這確實是一段美好的經歷!”
至于是不是在秀優(yōu)越,她的回應很大方:
“我在整個旅程中,學習到其他國家的文化,學會如何從多個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知道這個世界其實比北美大得多。是的,我變得非常挑剔,但這很值得。
至于優(yōu)越感——我愛我的生活和我現在的樣子。不管你在生活里做了怎樣的選擇,都應該熱愛自己所選擇的人生?!?/strong>
Miller現在加拿大讀大學,但她的旅行計劃依然進行著。
(Miller近照)
環(huán)球旅行學習,看上去很美,不少人談到自己的愿望,都會把它掛在嘴邊,但真的去做,又覺得自己還沒有那個條件,Miller一家的故事卻告訴我們:比起財力、精力,更難得的,是敢于行動的魄力和堅持下去的勇氣。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